top of page

 

共同購買改變世界──消費合作社的實踐

講者:李修瑋(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前理事主席)

合作社又被稱為「經濟的民主學校」。平時我們的民
主體驗可能只限於投票,除此之外,無論在學校或職
場中,都可能因為權力的不對稱而無法平等的對話;
但在合作社裡,透過日常的參與及討論,以及社員大
會一人一票的平等決策權,可以達成營運的決策共識,
落實民主平等的精神。

 

▌合作社的脈絡、原則與差異

合作社起源於 19 世紀的歐洲。工業革命後大規模的工
廠生產取代手工生產,勞工陷入悲慘的狀態,一天要
工作 15 - 16 小時。許多工人運動、工會組織在這個年
代萌芽,例如1840年代,長達十年的英國工人憲章運
動,以爭取成年男子的普選權來改善工人的境遇。此
外,成立合作社也是其中的一種解決方法。

 

英國的合作社制度概念提倡者歐文(Robert Owen)被稱為合作社運動之父,他在工廠裡成立世界上第一所托兒所及工人夜校,反對讓幼童在工廠工作,並提倡合理的工作時間,鼓吹工人應該建立自己的商店以改善自己竹的生活。

 

1844年一群紡織廠工人受歐文啟發,成立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存活的合作社「羅虛戴爾公平先驅社」,成員訂定羅虛戴爾原則,其中按交易額分配結餘的方式因為符合人性,讓組織能永續,同時還包含一人一票的原則,讓合作社在當年平民參政權受限的情況下,成為基層民眾在經濟上實踐民主參與的組織。

 

合作社除了解決經濟問題,也滿足社會文化需求,透過共同所有與民主管控

改善社會處境,是具備社團與企業的雙重角色,以價值而非利潤驅動的組織。合作社有全球共同的價值與原則,包含自助、自負責任、民主、平等、公平、團結的組織價值;誠實、開放、社會責任和關懷他人的倫理價值;以及自願開放入社、民主的社員管控、社員的經濟參與、自治與自立、教育訓練與宣導、社間合作、關懷社區等七個原則。

 

講者以全聯實業(公司)與全國合作社聯合社(全聯社)舉例說明合作社與一般企業的差異。當年政府為服務軍公教成立合作社,並交由全聯社管理,後來經營不善,最終民營化由全聯實業繼續經營。全聯實業調整了合作社識別,本來象徵三個人的圖像合併後彷彿變成一個人,就像是成果從大家共享變成一人獨享一樣。

 

合作社與一般企業的差異可以從目標、所有權、決策權與分配權不同來說明,合作社是為滿足社員需求而存在,不是以追求營利最大化為目標;合作社屬於社員共同所有,關鍵決策和理事會成員都必須透過社員(代表)大會,以一人一票的決策權方式決定和選出,並非主席說了算,而是在會議大家討論;結餘也主要是按照交易額而非出資金分配。因為合作社屬於全體社員所有,且是為

滿足社員多元需求而存在,所以比起一般企業,更能把財富保留在社區中,補足商業公司因為成本考量而未提供服務的需求。

 

▌主婦聯盟介紹

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於2001年正式成立,但在此之前,1993年即發起首次的米和葡萄的共同購買。目前有5個分社、54站所、166班。主婦聯盟具體實踐合作社七大原則:

1. 自願開放入社:制定入社制度,落實入社說明的營運方針。

2.  民主的社員管控:建立明確組織表,包含社員代表大會、理監事會與其他組織,另外為了提升社員參與,成立社內
  的地區營運委員會。

3.  社員經濟參與:完整的社員出資、利用和結餘分配制度。

4.  自治與自立:自主興建倉儲庫房,自主管理把關農產品。

5.  教育訓練與宣導:疫情前每年有3000多場次活動,也會與外界合作舉辦宣導。

6.  社間合作:除了與國內的合作社,也與日韓等國合作社跨國交流,曾組團至日本山形縣的姐妹會交流,了解農業產
  地與太陽能的發展。

7.  關懷社區:設立公益金制度,贊助社外團體,並參與各地公益團體活動。

 

主婦聯盟特別關注與實踐的價值是永續發展,指一種在不傷害後代滿足未來需求的前提下,滿足人類現今需求的價值。在具體實踐上,例如透過蔬果網袋回收,持續減塑減廢,透過消費者與生產者的溝通減少資源的浪費等。

 

▌大學合作社的想像與合作社的未來

在大學合作社的想像中,講者請大家思考臺大合作社還可以做什麼?目前大家有什麼需求還沒有被滿足?大家提出了包含寫論文、影印、出版品、宿舍、行政流程代辦等有創意的想法。

 

講者接著舉「日本大學生協連」與「東京大學生協」為案例:日本大學生協連是所有大學合作社的聯合社,經營包含日用品、食堂、書籍、旅行社、電腦教學、大學紀念品、學生急難救助、保險等多樣業務;東京大學生協還有支援研究學習、考駕照、留學、就職、住宅房仲等在臺灣合作社較難想像的業務。講者也鼓勵大家思考更多可能,或是臺灣本地可以透過合作社滿足的需求。

 

▌交流與討論

有參與者提問,合作社的概念是互助共榮滿足需求,在最極端的狀況下,社員會希望透過最低價格購買商品,但在有員工加入時,兩者的利益會產生衝突,要如何在兩者間取得平衡?

 

講者回應,消費合作社中,員工、生產者、消費者三者間的利益要協調,在進行分配時確實不容易。主婦聯盟一直是比較關心生產者,希望支持他們友善生產,所以在營運總額中,成本就占了七成,員工會希望提高薪資、社員會希

望產品價格更低,立場上難免有拉扯,但主婦聯盟的基本原則是薪資福利至少要略高於勞基法的要求,加薪必須在社內財務可負擔的前提下,這只能靠更有效率的營運不斷動態調整。這些談判過程,就像是個小政府,在其中實踐經濟民主。

 

▌結語

講者認為合作社會是解決臺灣經濟問題的辦法之一。金融海嘯時企業會裁員,但合作社屬於全體社員,大家有平等的話語權,可以討論如何共度難關,也許平均收入減少,但不至於完全沒有收入,可以降低不景氣的衝擊。臺灣從威權時代走至現今已民主化,新世代有獨立思考與決策的能力,更習慣民主平等的

對話,因此合作社的模式在將來應該愈來愈能被接受。

 

希望從臺大合作社開始改變創新,讓臺灣民眾知道消費合作社的潛力,包含多元文化或尊重少數等理念,都可以透過合作社來完成。講者最後鼓勵在座各位思考那些沒有商業利益但大眾需要的服務,或許就可以透過合作社的經營制度來滿足。

 

講座紀錄2.jpg

國 立 臺 灣 大 學

員生消費合作社

© 2014 

連絡方式

ntuconsco@ntu.edu.tw

Tel: (02) 2362-2681
Fax:(02) 2369-5694

小福門市 (02) 3366-3291

小小福門市 (02) 3366-3292

大福門市   (02) 3366-3293

醫學院門市  (02) 2321-9152  院內分機288355

臺大醫院門市 (02) 2321-8531  院內分機261522

bottom of page